【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专栏】“非遗开讲”系列活动一周年回顾:深耕非遗沃土 书写传承新篇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5日作者:佚名

2024年7月13日上午,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田窑遗址,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隆重举行了“非遗开讲”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如今,“非遗开讲”已经满周岁了!经过一年的深耕细作,“非遗开讲”系列活动如同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在景德镇文化传承的广袤天地中熠熠生辉,绽放出耀眼光芒。 

一年来,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遗开讲”的舞台上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通过搭建这一文化交流平台,汇聚各方力量与智慧,共同深入探讨陶瓷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路,不断书写非遗保护传承的新篇章。

精彩纷呈,“瓷”“茶”“戏”魅力绽放

“非遗开讲”从首期的精彩启幕到后续每一期的持续发力,都承载着对“非遗”的深厚情感和不懈探索,通过多元化的表现方式,深度围绕景德镇之魂—瓷、茶、戏,精彩讲述景德镇“非遗”故事。

“非遗开讲”聚焦景德镇陶瓷非遗的核心技艺(如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手工制瓷技艺)及其历史脉络(如青白瓷溯源)等全方位展开。活动通过展示古窑探访、校园传承、技艺研习、工艺阐释等形式,向观众揭示了景德镇“瓷魂”的深厚内涵。各期讲座深入探讨景德镇陶瓷的制作历史、工艺流程及艺术价值,使参与者近距离了解景德镇陶瓷的独特之处,明白了这座城市为何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浮梁茶韵薪火传”则是一场韵味悠长的茶文化深度体验与传播之旅,带领参与者领略浮梁红茶的独特风采,亲身体验传统制茶技艺的深厚魅力。活动不仅介绍浮梁茶的历史和文化,还让参与者亲身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加深了人们对景德镇作为重要茶产区的认识。

 在“景德镇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访谈中,讲座着重探讨景德镇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揭示了戏曲与陶瓷文化之间的神奇关联。这种独特的文化融合展现了景德镇作为瓷都的艺术多样性,体现了地方文化通过不同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扬。讲座以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景德镇采茶戏经典剧目《补碗》为切入点,将沉寂40余年之久的采茶戏重现观众面前,带领大家沉浸式感受采茶戏与陶瓷文化碰撞出的奇妙火花,深入领略采茶戏与陶瓷文化的神奇联系,陶瓷与戏剧在景德镇这片土地上相互交融,为参与者开启了一场难忘的文化探索之旅。

“非遗开讲”不仅仅是一场讲座,更是一个注重参与和体验的文化交流平台。这种互动式体验让传统艺术变得生动可感,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景德镇瓷、茶、戏的独特魅力,并切实增进了观众对景德镇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欣赏。

成效显著,受众广氛围浓厚

一年来,“非遗开讲”成功举办了十二场,现场吸引了数千名听众参与,涵盖了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学生、非遗爱好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讲座中,学者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景德镇非遗的保护、创新与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学术成果和实践案例。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从陶瓷技艺展示、地方戏曲赏析、茶叶制作到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分享,“非遗开讲”全方位展示了景德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活动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角,充分展示了景德镇丰富的非遗资源,有力地推动了参与者对“非遗”的深入理解与由衷热爱。

“非遗开讲”借助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等新媒体,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首期直播便吸引了超过104万人次的在线观看,“大江新闻”每期积极参与报道,新闻累计点击量突破百万,微信公众号累计浏览量更是成功突破了十万次大关,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报道,活动受众更是超过千万人次。活动打破了地域限制,将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至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也吸引社会各界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的广泛关注,营造了一个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

“非遗开讲”不仅提升了全社会对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认识,更营造了人人都是保护者、人人都是传承者的浓厚氛围。“非遗开讲”系列活动为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看到了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反响热烈,激发传承新热潮

在“非遗开讲”的精彩纷呈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墨彩瓷绘制代表性传承人李文跃深有感触,他的侄子正跟随着他的脚步,一同探索墨彩瓷绘制的奥秘:“这个平台不仅让我与同行深入交流,更让我看到家族传承的希望。传统与现代在这里融合,创新在传承中萌芽,墨彩瓷绘制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粉彩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傅长敏,其女儿在她的影响下也投身传统粉彩艺术创作领域。傅长敏感慨道:“非遗开讲’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跨越地域限制,让更多年轻人汇聚景德镇,这无疑为粉彩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书法代表性传承人朱丹忱说:“‘非遗开讲’让我有机会向更多人展示陶瓷书法的魅力,这种互动和交流让我对陶瓷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激发了更多创作的灵感。”如今,他的女儿朱希睿也承接父辈的衣钵,在陶瓷书法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共同肩负起传承和发扬这门古老艺术的责任,期待在新时代陶瓷书法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占绍林表示,“非遗开讲”是一个极好的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促进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活动不仅加深了公众对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认识,也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一位陶大学生表示:“这些讲座让我对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匠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感受到了他们对陶瓷艺术的热爱和执着。”活动参与者纷纷表示,讲座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也为他们在各自领域内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要把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事业中来,为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添砖加瓦。

展望未来续写“非遗”新华章

站在一周年的新起点上,“非遗开讲”将继续秉承传承与创新的理念,进一步丰富讲座内容,拓展活动形式。活动将邀请更多业内专家和非遗传承人,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非遗学术研究的深入;同时,还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创新非遗的传播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非遗开讲”将成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张靓丽名片,景德镇的非遗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贡献力量。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