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西省主会场活动现场,乐平手狮舞以其灵动的嬉戏、腾跃的翻转,精彩演出博得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是乐平手狮舞阔别十余年后,再次重现“江湖”。这一时刻,它不仅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上重现迷人风采,更为建设好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注入了独特的民间文化魅力,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乐平手狮舞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人手一狮即能成群结队作灯彩游戏,又能分开作双狮对舞表演。2012年,乐平手狮舞被列为景德镇市第二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作为一种民间灯彩性的传统舞蹈形式,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末,盛行于清朝,代代相传,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过历代民间艺人不断加工整理,逐渐形成独特的传统艺术,是具有乐平乡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曾上京朝圣,多次进省参赛,是乐平市城乡灯彩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手狮舞起源于当地农民对狮子的崇拜和模仿,通过手工艺制作逼真的狮头,配合精湛的舞蹈技艺,展现出狮子的威猛与灵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乐平手狮舞也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趋势。明末清初,手狮是由彩纸糊成,里面蜡烛灯火,只作为民间灯彩展示,没有舞蹈动作。道光年间,手狮加入舞蹈动作,舞动起来形象逼真。民国期间,狮子里蜡火更换成电池灯,舞狮艺人动作向高难度发展。20世纪90年代,通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创新,纸糊狮子换成彩绸,既安全又美观,舞蹈技艺更为娴熟。
此次手狮舞的重登舞台,是对乐平民间文化的一次展示,也是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所做出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复兴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同时,也为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增添了新的文化元素,让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