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色生辉处 青白出万彩——“非遗开讲”再现湖田窑千年窑火传奇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7日作者:佚名

第十期“非遗开讲”,如期在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民窑博物馆举行。本期特邀景德镇市地名学研究会会长、御窑博物院文博副研究馆员、景德镇传统陶瓷书法代表性传承人白光华主讲。此次活动以“探湖田窑址,溯青白瓷源”为主题,带领来自本市各高校学子、文博从业者及非遗爱好者,踏访湖田窑址,共赴一场青白瓷的千年之约。

湖田古瓷窑址,面积达40万平方米。1997年在乌鱼岭南侧围墙外的旧农贸市场内发现商代遗存,出土有商代陶器鬲、鼎、罐等,说明3000多年前的湖田村一带就有居民在此从事陶器的生产。湖田窑的瓷业生产始于五代,终烧于明万历,持续烧造时间700余年。早在1937年,就有英国青年学者普兰柯斯兰到湖田窑址进行考察,并写了考察报告,受到全世界古陶瓷研究者的关注。1950年代,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考察了湖田窑址,作了简要论述。1960年代,周仁、李家治等先生对湖田窑址出土瓷器的胎、釉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0年代以后的湖田古瓷窑址考古发掘出土遗迹和文物显示:

五代的瓷器品种有青瓷和白瓷。青瓷与唐五代越窑青瓷相似;白瓷瓷胎致密,透光度极好,为我国同期瓷器中质地最优的产品。入宋以后,烧制的精品青白瓷,白中闪青,青中泛白,青白淡雅,色质如玉,具有青玉般的质感效果,成为景德镇青白瓷烧造体系中的重要产瓷区。宋景德元年(1004年)宋朝廷赐名“景德”镇,显然就有湖田窑的功劳。至北宋晚期,湖田窑瓷器生产取得长足进步,在众窑场中脱颖而出,生产的瓷器不但品种造型丰富,而且装饰技法趋于成熟,逐渐达到景德镇青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从而成为景德镇宋代诸窑之首,并引起官府重视,开始派官员监烧瓷器,湖田窑也成为景德镇真正引起朝廷重视的第一个窑场。湖田窑出土的"□宁殿(推测为南宋宫廷“福宁殿”用器)”字款的青白瓷盏托残片、南宋早期县丞监烧的“迪功郎浮梁丞臣张昂措置监造”铭文瓷质器底,都是湖田窑烧制宋代宫廷用器的实证。元代,湖田窑不但继续生产青白瓷,而且开始生产“枢府瓷”,专供朝廷使用,成为“浮梁磁局”的重要陶瓷生产场所,元代中期以后,湖田窑又开始生产青花瓷器,为元朝廷政治统治及海外贸易服务,成为元代官窑的一部分,窑业生产达到历史巅峰。著名古陶瓷学者刘新园先生在《景德镇湖田窑考察纪要》中明确认为:“湖田窑是研究景德镇制瓷技术与艺术在十至十四世纪发展和演变历史的最好的窑场”。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