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国青年汉学家齐聚景德镇 开启陶瓷文化之旅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8日作者:佚名

11月25日,2024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上海班)的景德镇之行正式开启,首站抵达乐平。在这里,学员们不仅观赏了赣剧表演,品尝了当地特色小吃,还亲身体验了穿上戏服的乐趣,深入感受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也拉开了研修班景德镇行的序幕。

据介绍,研修班来自 23 个国家和地区的 25 名青汉班学员和 9 名上海社科院工作人员及翻译在景德镇的研修行程为期4天,他们将先后深入到乐平、昌江、珠山、浮梁和昌南新区,通过参观调研、深度体验与交流,深入了解景德镇的历史文化、传统技艺,感受千年陶瓷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11月25日下午,研修班一行来到了乐平市的老北街和赣剧楼,进行了一次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中,大家不仅品尝了当地的茗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还欣赏了一场精彩的赣剧演出。

当天的表演由乐平市赣剧团精心准备,包括《野猪林》、《杨八姐游春》、《大闹天宫》及《金玉奴》等经典剧目的选段。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以其精湛的演技和动听的唱腔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赢得了阵阵热烈掌声与赞叹声。此外,活动还邀请研修班的学员上台互动,体验《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经典棍法动作。还有两位学员穿上戏服,在专业指导下尝试赣剧舞蹈动作,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来自肯尼亚的卡文斯分享了他的感受:“这真是一场美妙绝伦的演出,在中国亲身经历这样的文化盛宴感觉非常特别。”而印度学员唐汉明则表示:“整个体验简直完美无缺,无论是音乐、服装还是歌词都美得令人难以忘怀。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国际友人有机会来景德镇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乐平站的活动接近尾声时,全体学员齐声高呼:“景德镇很美,乐平赣剧很好听!”不仅表达了他们对此次文化之旅的喜爱之情,也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美好事物共同追求的心声。

11月26日上午,研修班的学员们先后来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以下简称:景博)和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以下简称:古窑),探馆淘宝,沉浸式感受景德镇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魅力。在景博,汉学家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参观了主题为《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瓷器、瓷业与城市发展史》的基本陈列展览。丰富的展品以及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深深吸引了每一位参观者。汉学家们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文物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每一件展品都激发了他们探求其背后故事的热情。通过这些精美的陶瓷艺术品,汉学家们得以深入了解中国悠久而灿烂的文化遗产及其发展历程。在古窑,汉学家们走进非遗技艺展示区,看师傅们展示拉坯、利坯、上釉等传统制瓷技艺,他们不仅认真观摩,还积极与师傅们互动,体验“会唱歌的碗”、添柴加薪,还来到景德镇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代窑炉之一——镇窑,了解到古代陶瓷烧制的具体过程及其技术特点,对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技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珠山区,汉学家们深入探访了陶阳里历史文化旅游区和三宝瓷源境。陶阳里以其独特的古建筑群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漫步于窑砖铺就的小巷中,汉学家们仿佛穿越回古代,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岁月的故事。他们参观了御窑博物馆、明清窑作群、古窑址以及各种传统工艺展示点,对景德镇作为世界瓷都的历史地位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随后,汉学家们来到了三宝瓷源境,这里不仅是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聚集地,也是探索景德镇陶瓷文化根源的理想场所。在这里,他们不仅欣赏到了当代艺术家们富有创意的作品,还与艺术家们展开简短座谈,不仅加深了对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理解,也体验到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此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汉学家们还将深入到浮梁、昌南新区参观调研和文化交流,汉学家们不仅增进了对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理解与欣赏,也感受到了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力量。

据介绍,此次活动将帮助和引导广大青年汉学家更加客观、公正、深入地认识和研究中国,加深他们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国际汉学家队伍中培育一支对我友好、为我发声的新生力量,也为“擦亮千年瓷都名片,深化文化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