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8月27日上午,“非遗开讲”第二期访谈活动在景德镇市文化馆开讲。此次活动由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市文化馆、市演艺有限公司、豪蒿好(上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非遗开讲”第二期活动主题为“景德镇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景德镇采茶戏是本地独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民间小戏剧种,诞生于清道光年间,源于湖北黄梅县采茶调,是全国360多个剧种中唯一诞生于陶瓷生产生活中的剧种,也是景德镇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如果说景德镇瓷器分“御窑器”和“民窑器”,那么“景德镇采茶戏”在景德镇戏曲当中就是属于景德镇民间戏剧中的一支奇葩。
此次活动邀请了景德镇市文化馆馆长、国家一级演员马艳红;江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及戏剧影视创委会副主任、首批特聘文艺评论家、《补碗》编剧蒋良善;南昌市剧协副主席、国家二级演员、《补碗》导演李俊;并由“谢云访谈”主理人谢云应龙主持。他们分别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对景德镇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及其作为濒危剧种被重新挖掘和复排的历程进行了分享。伴随着三位深入浅出、声情并茂的访谈,我们了解了景德镇采茶戏的历史兴衰及挖掘、复排“采茶戏”的不易。
1960年前后是景德镇采茶戏的鼎盛时期,影响遍及省内外,与赣剧、京剧、越剧一起构成景德镇舞台上活跃的四大戏曲。1980年,景德镇采茶戏剧团因故撤销,1982年,剧团原采茶戏演员自愿组织排练了现代戏《甜甜蜜蜜》,仍然在全市及全省汇演中获奖,成为了景德镇采茶戏最后一场告别演出。此后的四十余年,景德镇采茶戏在全市的活动趋于停顿,2017年全国戏曲剧种普查,景德镇采茶戏未出现在名录中,2022年江西省玉 茗花戏剧节“濒危剧种”展演,景德镇采茶戏由于没有班社活动,被认定为“消亡剧种”,令人惋惜。
恢复景德镇地方采茶戏,弘扬传统戏曲文化,景德镇文化馆和市演艺公司主动作为,承担唤起乡愁的使命。经过反复调研,走访前辈老师,并请来了蒋良善老师编剧、李俊老师导演助力,景德镇采茶戏《补碗》重返舞台,并一举入选“茶香中国”第三届全国采茶戏汇演入选名单,标志着从景德镇窑工中诞生的地方戏剧——景德镇采茶戏在消失43年后复活重生。 “非遗开讲”活动最后以鲁昕云和刘庆两位青年演员现场表演景德镇采茶戏经典剧目《补碗》经典片段结束。精彩的表演令在场的戏迷和观众赞叹不已、余兴未尽。
此次活动,旨在增强全社会对我市地方戏曲文化的保护意识,增加对景德镇采茶戏的文化认同和自信,从而达到弘扬我市传统戏剧、服务人民生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