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余名手艺人现场展示技艺 景德镇市第八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技艺考核(现场答辩)火热开启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0日作者: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

  3月9日上午,平时热闹非凡的陶瓷大学体育场变身考场,上午场的600余人安静地坐在桌椅前,凝神静气地在瓷板、瓷胎和瓷坯上运笔、勾勒线条,大家专心致志、认真完成每一个细节,现场只能听到手艺人弹笔的“哒哒”声。这是景德镇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技艺考核的现场,3月9日至3月10日,将有1500余人在此参与考核,此次考核涵盖了数十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青花、粉彩、拉坯、利坯、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古戏台营造技艺、景德镇传统特色小吃等。此次考核后,将为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作出更大的贡献。


千人现场展示“手上功夫”

  据了解,现场技艺考核分三个考场:技艺考核;拉坯、利坯考核和现场答辩。上午9点,记者在技艺考核现场看到,参与考核的考生携带身份证和考核用的瓷板、瓷坯在现场有序入场,市文旅局工作人员在现场用人脸识别设备核对考生的身份信息,确保考试规范有效。在拉坯、利坯考核现场,考生将瓷泥、瓷坯准备完备,大家有序地进行身份验证。现场答辩考场分为考试等候区和考试区,叫到考号的考生来到考试区外等候。

  9点30分,考试正式开始,考生们均已就位,监考人员公布现场考试纪律后,考生们纷纷投入到考试中去。考生们聚精会神,在事先准备好的陶瓷器皿上勾勒线条,细致描绘,或画或填,或雕或捏,监考人员和巡考在现场巡视考场,保障考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让每位考生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能力。

  在陶艺制作过程中,拉坯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在拉坯考核现场考生们将手中的陶泥置于陶轮上进行成型,他们将陶泥揉捏成适合拉坯的均匀状态,然后将其放置在陶轮中央。通过旋转陶轮并施加适当的压力和手法,陶泥仿佛拥有生命一般,在考生们手中成为各种形状和大小的陶器。在拉坯考核结束后,接着轮到利坯考生上场。利坯是指在陶坯表面进行一些加工、修饰或创作,使其更具艺术感和美感的过程。利坯考生们通过旋转的轮轴,在陶坯上飞刀,泥屑随之飞舞,考生们凭借着手上的功夫,将瓷坯修整成完美的器型,展示了精湛的手上技艺。对于不能进行现场展示的,或者无法提供作品成品的(如挛窑、古戏台营造釉料配置等)申报人,采取现场提问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


全方位保障唱响“严”基调

  除了严格的身份验证,现场近百名监考和巡考更是展示了此次考核“严”的基调。为保证此次考核公平公正、纪律严明,设立了总巡考1名,副总巡考4名。一大早,总巡考和副总巡考就来到现场,进行考试的巡考。

  在技艺考核现场,巡考组随机抽检几位考生的身份证,对他们携带的物品进行核实,叮嘱监考人员要严肃考场纪律。巡考组还来到利坯、拉坯考核现场,对考生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考核过程的顺利进行。巡考组最后来到现场答辩考场,看望评委和工作人员。

  每到一处,巡考组都认真察看,叮嘱监考和巡考人员,要监督考场秩序,保障考生们的权益和公平竞争的环境,让每位考生都能够全力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

  市文旅局重视考核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通过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优化考核流程,确保整个过程更加顺畅和高效。上午场的考核结束后,巡考组的组长利用中午的时间,认真梳理了上午场的考核情况,对上午场的考核组织情况和需完善的环节以及收到的反映进行总结和分析。这种及时总结和分析机制有助于市文旅局更好地管理和监督考核过程,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总结经验还可以为后期的考核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指导,让整个考核过程更加顺利和完善。


开放包容数百名“景漂”

  参与考核市文旅局文保科负责人介绍,此次考核的人数创历史新高,提交申报材料的人数有1600余人,参与考核的人数有1500余人。在此次考核中,记者发现,报名参与考核的考生有很多是“景漂”,外地艺术家来到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的工作,听闻景德镇将评审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纷纷报名。据不完全统计,参与此次考核的“景漂”有近200人。

  河南籍的程志磊在景德镇已经生活了十年,他申报了景德镇传统手工拉坯的考核,他表示景德镇的传统工艺吸引了他,并让他在这里安家立业。非遗传承人的评审是对手艺人的肯定,对景德镇的陶瓷创新有更好的发扬,也将鼓励更多人参与到传统手工行业中。

  余效雄是来自都昌的手艺人,毕业于陶瓷大学,已经从事粉彩花鸟绘画达16年之久。他擅长粉彩花鸟,他笔下的工笔花鸟栩栩如生,鸟儿头顶的绒毛在放大镜下根根分明。考核结束后,他的作品仅完成了一部分。他表示,与写意画不同,工笔画需要细致入微的描绘,需要认真琢磨和慢慢完成,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专注的艺术创作过程。他说,能够参与这次考核,很幸运,希望能够评上非遗传承人,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据介绍,此次考核为期2天,景德镇市文旅局将通过专家评审、复核、社会公示、审定等程序,对景德镇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予以公布。

  采访后记:从考核的现场,记者可以感受到规模之大和规格之严,更让人称道的是景德镇市对评比非遗传承人的开放包容是前所未有的,1500余人参与考试,“景漂”人数近200人,将新时代“工匠八方来”更加具象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目前,景德镇已拥有8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26项),涉及传统技艺、传统习俗、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等八大门类。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899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技艺考核结束后,将评选出一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将壮大景德镇非遗传承人的队伍,为景德镇非遗注入新的活力。开放与包容是这个城市的语言,景德镇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试验区建设,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也必定会将“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