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 >> 工作动态 >> 浏览文章

从瓷器上看赤脚医生的初心使命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5日作者:佚名

  近几年来,新冠疫情反复肆虐,给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期间,广大医护人员面对凶猛狡诈的新冠病毒,不顾个人安危,始终站在与其反复斗争、坚决斗争的最前线,守护着人民的康宁。哪怕在偏远的山村,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他们奋战的身影。这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不禁让人们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那些走遍千山万水、守护乡村康宁的特殊医护人员——赤脚医生(如图1)。

21.png

图1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初的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是1968年9月中国最具政治影响力的《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一文中出现的名词,后经《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各大报刊转载,“赤脚医生”的名称迅速传遍了全国。因赤脚医生本就农业户口,平时也要赤着脚下到田间地头干活,属半医半农,故而在农村有了这个形象生动的特定民俗称呼。那个年代,他们经常背着一个印有红十字标志的药箱跋山涉水,足迹遍布十里八乡,积极解决或缓解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并在卫生防疫、根除血吸虫病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赤脚医生的题材被各类文学艺术载体所传播,其中,熊熊窑火就将他们的艺术形象烙印在了一件件精美的瓷器上。

  在景德镇窑釉上彩赤脚医生行医图盘上,一位肩挎药箱、背着草帽的赤脚医生正健步穿越竹林。画面疏密有致,人物占据中心位置,疏朗而聚焦以突出主体画面。翠竹枝叶茂密由深及浅布局于画面边沿,与主体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而凸显真实自然。几株尖尖竹笋尽显乡野节气之变化,使画面富于生气。画面中赤脚医生只身一人穿越密林,泰然自若而无不适,这是习以为常的事。他们在给农民治病防疫、助产接生等经常要翻山越岭,走遍十里八乡,甚至时常要夜间出诊或返回等,因此,时间一长也就练出了一身好胆量。赤脚医生背后的草帽上印有“大有作为”四字,是毛泽东1955年9月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一个按语发出的号召(“组织中学生和小学毕业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特别注意。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而形成的口号。这些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是农村生产队担任如赤脚医生、会计、文书等岗位的重要来源,图中赤脚医生即为知识青年(如图2)。

22.jpg

图2 现代景德镇窑釉上彩赤脚医生行医图盘


  赤脚医生中还有一类就是家传的医学世家如乡村郎中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师如藏医、蒙医、苗医等。我国民族医药及诊疗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民族基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少数民族地区有的地处广阔无垠的草原沙漠、戈壁雪山,有的分布于崇山峻岭、深谷密林,有的孤悬于边陲重地、海疆岛礁等,居住点有着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医疗卫生工作的压力非常大,少数民族地区赤脚医生为所在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德化窑白釉瓷雕赤脚医生塑造的是一位肩背药箱手拿雨伞赶路的苗医,造型端庄,线条柔美,釉色温润。人物面部自然,眼神坚毅地注视前方,右手执伞(雨后)、左手护住药箱,成功地塑造了赤脚医生风里来雨里去、不辞辛劳的人物形象(如图3)。

23.jpg

图3 现代德化窑白釉瓷雕赤脚医生


  与德化窑白釉苗医瓷雕人物风格不同,景德镇窑青釉瓷雕赤脚医生,塑造的是一位年轻的赤脚医生背着药箱草帽,打着赤脚高挽着裤脚,挺胸抬头,左手搭着一件外套并拎着一双鞋子,撸起袖子的右手正抬起擦汗,眼睛望着前方,脸上露出了跋山涉水抵达目标后欣慰的笑容。人物造型非常准确,肢体语言极为丰富却繁而不乱,整体造型自下而上一气贯通,人物形象生动传神,韵律感十足,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如图4)。

24.jpg

图4 现代景德镇窑青釉瓷雕赤脚医生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赤脚医生用上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诊疗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急、重病患者能得到及时的诊治。如景德镇窑粉彩赤脚医生问路图薄胎瓶,描绘的就是一位推着自行车问路的赤脚医生和一名手指方向的牧童。这个牧童应该是放学间隙牧牛,还带着红领巾,却又高挽着裤脚,一手执牛鞭,一手指方向。放学间隙放牛,这也是那个年代农村学生娃难以忘却的记忆,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足以见证作者对乡村生活观察得细致入微(如图5)。作者大胆刻画牧童背面形象,使画面更趋逼真并充满了想象的空间。这个牧童表情如何?是老实认真的还是活泼调皮的?是略带羞涩还是满怀热情的?总之,一定是尽最大所能回应赤脚医生的。在山高路远的乡民眼中,治病救人的赤脚医生甚至就是活菩萨,他们无论走到哪都能得到乡民们的真诚帮助。

25.jpg

图5 现代景德镇窑粉彩赤脚医生问路图薄胎瓶


  赤脚医生常年走村串寨,与十里八乡的乡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彼此往往以亲人相待。如景德镇窑粉彩赤脚医生听诊图,在一农家院落,赤脚医生给大娘听诊后,似乎是告诉大娘病情已经康复了,让她放心,大娘紧紧握住赤脚医生的手连声道谢。又或者,两人拉着手继续聊聊家常,老人家的儿媳妇抱着活泼可爱的孩子站在一旁也显得很高兴,兴许小孩也是这位赤脚医生接生的呢。背景春风拂柳,轻轻飘荡,画面中的人物如沐春风,令人倍感温馨(如图6)。

26.png

图6 现代景德镇窑粉彩赤脚医生听诊图瓶


  一颗红心暖千家,赤脚医生在那个时代所做出的贡献,国家没有忘记,国务院国发【1981】24号文件《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报告的通知》,规定原则上给予相当于民办教师水平的待遇。赤脚医生在万水千山中守护乡村康宁的历史虽然已经远去,但他们这种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敬业精神对新农合模式下的乡村医生仍然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一定的借鉴意义。如被誉为“最后的赤脚医生”——贵州从江县雍里乡大塘村李春燕(女,苗族,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其父为赤脚医生,受父亲影响而成为乡村医生),曾变卖家中一切值钱的东西给村民治病,并积极耐心地普及疫苗接种知识,深受村民们的信赖。在她的影响及国家新农合政策支持下,其所在乡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这几年的抗疫战线上,我国广大医护人员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这就是对践行初心使命最生动的诠释,是新时代精神。那个年代的赤脚医生,不也是在万水千山中践行着初心使命,守护着广大农民的康宁吗?不能不说这是历史与当下、未来的一种联系,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种精神才能代代薪火相传,永远体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27.jpg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扫码浏览